• <object id="58atu"><strong id="58atu"></strong></object><td id="58atu"><strike id="58atu"></strike></td>
      
      
      1. <table id="58atu"><ruby id="58atu"><b id="58atu"></b></ruby></table>

        1. <table id="58atu"><option id="58atu"></option></table>

            麗水網首頁 | 處州論壇 | 麗水新聞 | 麗水日報
            當前位置:   麗水市記協 > 傳媒資訊 正文

            傳媒觀察| 人民網這篇千字文中的寫作門道值得一學

            麗水記協網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24日 08:43:21 [字號: ]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人民網“黨建評”欄目近期刊發的一篇評論《端穩“節約碗”   護好“辛勤糧”》。評論類文章最能檢驗寫作者的功力,不僅要求寫作者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政治素養、知識積累,還要具有高超的行文技巧。

                《端穩“節約碗”   護好“辛勤糧”》全文1200余字,但字里行間透出寫作者的文字功力。標題擬制手法頗具匠心,多處巧妙運用擬人、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使文章鮮活生動、道理深入淺出,對寫作具有啟發意義。為了便于理解,特作簡要解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穩“節約碗”  護好“辛勤糧”

            劉 偉


            (主標題采用對偶手法,既形象又貼切,抓人眼球)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span>(引言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切入,簡潔干練)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金句。這是對“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的化用,恰如其分,準確有力,可以用于有關糧食安全、耕地保護、節約糧食等文稿之中,建議積累下來)習近平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習近平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臺相關文件、開展“光盤行動”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費之風,“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正面闡述取得的成效)然而,部分地區食物浪費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一些地方的酒筵喜歡“擺闊”、講排場,公務招待還存在大操大辦的現象,部分酒店丟棄的廚余垃圾觸目驚心……(采用對比的手法,通過正反兩個方面的比較,產生強烈的反差,使人印象深刻。同時,體現了辯證思維,為下文引出解決對策做好鋪墊)從源頭抓起,常懷危機意識,杜絕餐飲浪費,節約每一粒糧食,是廣大黨員干部應盡的義務,也是每一位公民應該養成的基本習慣。

                端穩“節約碗”,要架好立法監管“高壓線”。(比喻手法)有效治理餐飲浪費問題,除了傳統美德的回歸之外,也需要用法律來約束。(用一句過渡句,提出用法律來約束餐飲浪費問題,呼應立法監管,使二級小標題和本段內容文題對應)通過立法,對浪費現象進行監督制約,用法制的強制力來推行糧食節約。因此,要在相關法律法規中明確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條款,以法律手段約束、整治浪費糧食的行為,對情節嚴重的給予必要的處罰。各級機關、國有企業和公共機構要率先垂范,把節約糧食當做一項大事來抓,嚴格執行公務接待制度,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采用總分寫作手法,如同層層剝筍般細化措施,使文稿很實,具有操作性)同時,各地要拿出指導性、針對性、可行性措施,加強監督檢查,鼓勵節約,大力整治鋪張浪費。


                端穩“節約碗”,要用好宣傳教育“導航儀”。(比喻手法)“國家欲安黎庶,莫先于厚風俗;厚風俗,莫要于崇節儉?!?/span> (引用雍正皇帝諭百官的原話,增添文采,體現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同時也與二級標題相契合)遠離浪費的陋習,就必須提倡節儉、防止奢靡。通過宣傳教育,讓廣大群眾尤其是年輕一代了解我國糧食生產在土壤、水等農業資源方面的緊缺和劣勢,讓他們對糧食的珍貴與安全保持足夠的警惕。(體現作者對糧食安全的深度思考,這既是宣傳的目的,又讓讀者對糧食安全現狀有所了解)因此,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針對部分學校存在食物浪費和學生節儉意識缺乏的情況,要注重學校教育,制定可行計劃并提出明確要求,從孩子開始抓起,引導他們形成勤儉節約的觀念和習慣。(從全社會宣傳到學校宣傳,采用從大到小、由面到點的寫法,既有一般號召,又有重點措施)


                端穩“節約碗”,要打好自我約束“持久戰”。(比喻手法)“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引用格言,出自周怡《勉諭兒輩》,通俗易懂,曉暢直白)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是一種個人美德、社會公德。唯有每個人從自身做起,經過持續性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觀點句)因此,要積極發揚珍惜糧食的美德,把節約糧食從理念和口號變成實際行動。要把“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三句話提煉得生動,朗朗上口,簡單易記)這三句話銘記在心,自覺行動起來,進一步規范自己的行為,多一點節約,多一點“剛剛好”,少一些“闊氣”,少一些“亂點一通”,(口語化、接地氣的表述,淺顯易懂又讓人耳目一新)做到點餐適度、盛餐有度。

            (上文三個對策也就是三個二級標題中,不斷重復端穩“節約碗”,即呼應了題目,又使讀者加深了印象,這種寫法值得學習借鑒。二級標題“架好立法監管‘高壓線’、用好宣傳教育‘導航儀’、打好自我約束‘持久戰’ ”的擬制方式,不落俗套,別出心裁,符合做亮小標題的要求)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引用晚唐詩人李商隱《詠史》中的名句,精準表達觀點,這種寫法很常見,關鍵在于引用要準確、恰當)作為一個飲食大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和節約糧食的傳統美德一直是我們的驕傲。端穩“節約碗”,護好“辛勤糧”(和題目相呼應),才能筑牢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才能讓我們有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才能讓我們的優良傳統在不斷向前的時代浪潮中熠熠生輝、永不磨滅。(結尾采用排比手法,如同一首樂曲一樣掀起了高潮,給人以余音繞梁、無味無窮之感)


                來源:人民網、新聞與寫作  解析:老筆頭



            〖來源:人民網、新聞與寫作 | 作者: | 編輯:王沁芳 責任編輯:鄭亞偉 〗

            ©麗水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版權所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3120180016 | 浙ICP備040008-1
            聯系電話:0578-2127345 技術支持:麗水網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信息內容、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