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下午,中國版權協會主辦的遠集坊——創新與發展系列講座第七期活動在京舉辦。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人民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版權協會副理事長李奇以“全媒體時代內容科技創新之路”為題發表演講。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等出席本期活動。 李奇談道,如何理解全媒體時代,是理解內容產業發展趨勢的前提。在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對于內容產業將會帶來哪些影響呢?李奇認為,第一,技術的發展將使內容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第二,媒體將在去中心化的過程中實現再中心化。第三,內容的分類、獲取將越來越自動化、智能化,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將顛覆內容生態。第四,更多非專業用戶將參與到內容生產和傳播領域,社會化分工孕育著全新的機遇。第五,內容領域監管逐步實現全面覆蓋,除了系統、規范外,監管還會更智能化、自動化。第六,內容領域擁有巨大的潛力。 在談到內容的“變與不變”與媒體融合形態話題時,李奇分析道,在內容產業中找定位,在變化中找機遇,可以在“內容的三個變與三個不變”中尋找自己的比較優勢:內容載體的形態在變,但內容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載體地位沒變;內容生產和傳播的方式在變,但優質內容的需求沒變;內容變現的場景和模式在變,但各類主體角色不變。在內容產業的變與不變中抓機遇,通過技術賦能放大比較優勢,就能占領先機。 李奇還重點分析了媒體融合的4種形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媒體與媒體的融合,媒體與產業的融合,媒體與社會治理的融合。他同時介紹了人民網的科技創新之路以及“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即堅持內容主業,用好資本和技術的雙輪驅動,打造三個移動端產品,建立四個層次的內容業務,實現五大價值。其中,內容原創、內容運營、內容風控和內容聚合分發這四個層次的內容業務是人民網重點的產業拓展方向,也是最重要的場景運用。目前人民網已代理100多個黨政機關、企業、高校和機構的新媒體平臺運營,也是未來產業要重點突破的一環。為此,人民網已打造了以人工智能技術引擎、“風控大腦”、視頻能力平臺、智能聚發平臺等為代表的技術支撐。李奇表示,人民網希望把這些技術建成一個“發電廠”,為內容行業和產業的參與方賦能。 中國版權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悅主持活動。超過61萬人通過愛奇藝、快手、抖音等新媒體平臺觀看了本期活動的同步直播。 (來源:中國記協網 記者 賴名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