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kgy7i"><rp id="kgy7i"></rp></samp>
<object id="kgy7i"></object>
<td id="kgy7i"></td>

<td id="kgy7i"></td>

      <center id="kgy7i"><xmp id="kgy7i">

    1. <optgroup id="kgy7i"></optgroup>

      <button id="kgy7i"><u id="kgy7i"></u></button>

          首頁 《麗水日報》
          ◎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19 > 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新聞報道 > 縣(市、區)  正文

          打造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

          縉云縣54處革命遺址統一立碑掛牌

          麗水網 - 來源: 麗水日報   發布時間:2021-06-29 09:32
          編輯:馬麗飛 | 責任編輯:葉捷

            6月24日,縉云縣東方鎮靖岳村革命遺址“丁志良故居”掛牌,成為縉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又一紅色文化品牌。至此,縉云縣委黨史研究室對全縣已確定的75處革命遺址進行實地調查,并最終確立的54處革命遺址立碑掛牌工作順利收官。該縣還對革命遺址碑牌標識進行了統一設計。

            丁志良,自幼喪父,與母兄互為依靠,天資聰穎,在臚膛崇實小學讀書6年后畢業,18歲代兄應征入國民黨軍隊,在縣城新兵營訓練兩年后,開赴浙江新昌駐防。1940年,他在江西參加黃埔軍校特訓班學習6個月,1942年在云南編入中國遠征軍,奔赴緬甸戰場抗日,足跡遍布緬北。

            1949年5月13日,丁志良率領全營官兵四百余人在麗水、縉云交界處的吳處村宣布起義,由縉云地下黨方溪區委書記王均盛接收。全體士兵參加了解放軍,到蘭溪解放軍十二軍部學習。

            “父親保家衛國、在外出征期間,輾轉緬甸、江蘇、江西、安徽等地,身經數十戰。入伍17年,從熱血時代的青年到滄桑的中年,他深切地感受戰爭的殘酷和生命的可貴,經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我們要珍惜眼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痹诟锩z址掛牌現場,丁志良的小兒子——58歲的丁文曦告訴記者,“艱苦的軍旅生活鑄就了父親堅強的意志。在后來的生活中,他永葆家國情懷,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從不抱怨,積極投身村里的各項集體事業建設,給家人樹立了榜樣?!?/p>

            “丁志良故居年久失修,縉云縣委黨史研究室聯合縣黨史學教辦、東方鎮等相關單位,深入開展紅色資源系統性保護和創造性轉化工作,經過修繕,讓故居重新煥發生機?!倍≈玖嫉亩鹤佣∥呐d說。

            縉云縣是革命老區縣,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留下許多珍貴的革命遺址,像丁志良故居這樣凝結著革命歷史,蘊含著縉云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精神的遺址還有很多。

            “在全域范圍內,我們打造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笨N云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呂趙莉介紹,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縣委黨史研究室、黨史學教辦和相關鄉鎮推出革命遺址掛牌立碑工作,對縉云紅色資源價值轉換具有重要意義,引領廣大群眾從中汲取信念力量,傳承紅色基因,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為全縣高質量綠色發展積蓄正能量。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葉浩博 見習記者 汪峰立 通訊員 鈄小亞

           

          如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電話:0578-2127345),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欧美日韩操逼,欧美日韩大尺码免费专区,欧美日韩第二页,欧美日韩第一页,欧美日韩二区
          <samp id="kgy7i"><rp id="kgy7i"></rp></samp>
          <object id="kgy7i"></object>
          <td id="kgy7i"></td>

          <td id="kgy7i"></td>

              <center id="kgy7i"><xmp id="kgy7i">

            1. <optgroup id="kgy7i"></optgroup>

              <button id="kgy7i"><u id="kgy7i"></u></button>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