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縉云七里鄉政府收到了一沓沉甸甸的紅底金字榮譽證書。由該鄉選送的以七里鄉革命先烈事跡為題材的紅色婺劇小戲《一對銀手鐲》斬獲第四屆全國民間文藝展演(深圳專場)最佳節目、最佳人氣節目、優秀編劇、優秀作曲4項全國大獎。 本次大賽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深圳市羅湖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民間戲曲藝術委員會、深圳市羅湖區文化館承辦。采用線上云端展演的方式進行。參展的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愛國熱情,具有鮮明的民族品格和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體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審美風范,展現了民間文藝的豐富多彩和強大生命力。 《一對銀手鐲》從17個省市選送的35個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囊括全國4項大獎。 《一對銀手鐲》的編劇鮑秀忠談起這次獲獎坦言:“紅色婺劇《一對銀手鐲》取材于七里鄉邢川行政村邢弄自然村邢虎城為浙西南革命事業不畏艱難險阻,最終英勇就義的感人英雄事跡。采用省級非遺——縉云婺劇的表現形式,禮贊革命先烈。沒想到這一作品能獲得如此殊榮,非常幸運?!?/p> 2018年,七里鄉文化員鮑秀忠在一次下鄉走基層的過程中,遇到了中共麗水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志辦公室原主任諸葛蓉,了解到了邢虎城的事跡,他內心深受感動,遂萌發了創作的念頭。 《一對銀手鐲》以共產黨員及其家人為了革命事業甘愿生離死別的大無畏精神為視角,講述了邢虎城舍小家顧大家,變賣祖業當作革命經費,將所有祖墳遷至一起,為了家人不受國民黨的迫害,他忍痛割愛,向妻子提出離婚的故事。一對銀手鐲本是邢虎城和胡德香海誓山盟的定情之物,為了革命,他妻離子散,銀鐲不能成對。 從小品到婺劇小戲,從2019年到2021年,鮑秀忠在縣委宣傳部、七里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幾易其稿,反復修改,終成劇本定稿。2021年5月31日,七里鄉金弄村迎來了《一對銀手鐲》的首演,獲得到場觀看的部門領導和村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為報名參加今年12月在深圳舉辦的第四屆全國民間文藝展演,《一對銀手鐲》劇作又進一步作了精煉加工。 七里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應建軍告訴記者:“紅色婺劇小戲《一對銀手鐲》是七里鄉充分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傾力打造的‘黨史學習教育’特色亮點活動。歲末年關,該婺劇小戲一舉榮獲四項大獎,為七里鄉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我們將持續接力,為縉云邁向‘共同富?!抡鞒叹哿x能?!?/p> 來源:縉云新聞網 全媒體記者 夏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