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沿線兩側紅色小品、重要節點紅色雕塑讓人眼前一亮,紅色元素與農耕文化相結合的文化墻特色鮮明……1月10日,記者驅車沿著云和縣后交線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蔭山村尖坳自然村行駛,一路有“紅”相伴,“四好農村路”與紅色文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一道道讓人們陶冶情操、堅定信念的風景線。 為助力“紅村”振興,云和縣交通運輸發展中心以路為媒,在公路建設中植入紅色文化,實現紅色文化與“四好農村路”交融互促。2021年5月,云和縣開始實施萬里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環線景觀提升工程(后交線紅色文化線路)項目,項目主要在后交線K11+070、K18+250、K37+800等3處公路綠化帶建設紅色文化小品,以提煉后交線沿線紅色文化底蘊,提升公路服務品質?!昂蠼痪€是連接縣城、崇頭鎮的主要道路,是通往紅軍挺進師‘云和會議’尖坳舊址的重要道路,既是經濟路也是政治路?!笨h交通運輸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根據麗水市2021年“四好農村路”重點工作要求,結合建黨100周年主題弘揚紅色文化,對尖坳村實施萬里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環線景觀提升工程,工程于2021年11月正式完工。 近年來,云和在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的同時,積極推進“紅色文化鄉鎮”建設,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發展紅色旅游業,特別是紅色沿線行政村通過交通“紅色傳承、綠色發展”雙輪驅動鄉村振興,走上了農旅融合發展之路,促進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據統計,2021年,云和已建設“四好農村路”80.4公里,其中已覆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小順、梅灣、黃家地等。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四好農村路”的打造,串起了一路風景,也打通了一條條脫貧路、致富路、小康路,構筑了全方位覆蓋云和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鄉村公路“毛細血管”網絡。下一步,云和縣將繼續以紅色文化線路創建作為重點,打造浙西南革命老區縣的“紅色交通線”。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葉江 通訊員 吳梓嫣 葉慈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