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高潮村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稍?0余年前,高潮村年收入僅有30萬元。村里換屆選舉,連買紅紙的五塊錢都拿不出來,硬生生比其他鄉村的換屆晚了半年。我從小在高潮村長大,算得上是村里“從無到有”的見證者。
為了改變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象,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村兩委帶領全村人民開始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斗爭。高潮村位于壺鎮鎮繁華的老城區,交通便利,區位優勢顯著。2002年,村里決定建設安居公園和臨街商鋪,通過出租商鋪每年增收180萬元。
2004年11月開始,村委通過流轉土地,鼓勵村民開展農副產品經營、茭白種植、發展養殖等,村里每年創收280萬元。2013年至今,靠著舊村改造、農貿市場、廠房租賃等經營,現在村集體每年約有700萬元左右的穩定收入。經過20多年的努力,村集體收入成倍地往上翻,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粗遄影l展越來越好,作為高潮村的一份子,我也想為村莊未來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高潮村是村民信賴有加的“清廉村”。我作為村里的副書記,村監委會主任,使用集體資金時必須要把錢花到刀刃上。之前村里搞綠化建設,我和書記一起逛遍了金華的園林市場,那天一共走了3萬多步,只是想給村里選出價格最低、質量最好的樹木。為村里的民兵定制服裝時,我也是貨比三家,最后選出性價比最高的廠家定制,價格不到之前廠家報價的一半。有人知道這些事后,說我們村“摳門”,可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錢從村民中來,回村民中去”,群眾的一分一厘都不能浪費。
今年1月份,近百名村民代表排隊領取總計660余萬元的“年終獎”。這已經是高潮村連續23年給村民發紅包了。我們村還是縉云縣第一個每月給村民發放補助金的村集體。從2002年1月開始,村內還設立老年人養老金補助制度,每月給村內60歲以上老人發“工資”,至今每月最高可達300元。這些錢除了集體創收,也是村里堅持“節流”省下來的結果。
傳承革命精神 銘記歷史發展紅色旅游
高潮村也是革命歷史悠久的“紅色村”。1928年,中共縉云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高潮村燕翼小學召開。2014年,縉云縣一大會址、中共縉云縣委舊址獲評麗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當年黨代會和黨員活動的重要據點,這里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革命先輩的足跡。我們圍繞著這些歷史遺存,在村里不斷打造紅色景點,如趙舒故居、益明圖書館、喋血賢母橋壁畫、煙雨后塘等等,吸引游客來此參觀。

講解員正在為游客講解村里的紅色歷史。 記者 陳煒 攝
我們村的支部委員趙祥洪已經年過古稀,一直堅持在趙氏宗祠為游客講解縉云一大歷史和壺鎮革命先烈故事,至今已有十多年了,他被當地群眾和游客親切稱呼為村里的“首席”紅色講解員。隨著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深入,來到高潮村學習的黨員群眾越來越多,他也更加忙碌了,有一天講了足足32場。
2018年,為了紀念中共縉云縣委成立九十周年,縉云縣啟動修繕趙氏宗祠及籌備中共縉云縣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紀念館布展工作,翻黨史、找資料、收集文物、撰寫展板內容和解說詞……我們幾個村委一起走街串巷,走遍了村里889戶人家,收集整理撰寫黨史故事和資料。
2020年,縉云縣開展“花開縉云”建設行動,高潮村選取山茶花為主題,打造村內花景。山茶花寓意為“勝利”,這不僅代表著村內經濟的發展、環境的日新月異,更是對縉云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謳歌。那一年,高潮村還被評為A級景區村莊,僅一大會址就接待游客約2000人次,參觀者在這里回顧黨的奮斗歷史,緬懷先輩的英勇事跡。
隨著游客越來越多,我們也積極在“紅+綠”融合發展的路上積極探索新舉措,投入1000多萬元開展截污納管、五線落地、街面改造、樣板庭院打造、路面硬化以及壺鎮九進廳周邊區塊改造工程等的建設,進一步提升高潮村的顏值。
如今的高潮村,古色古香的建筑融合各個展板的紅色故事,文化底蘊十足。接下來,我們還準備依托紅色資源,將原老粉干廠廠房拆除,并投入700多萬元建造成600平方米的紅色旅游接待中心,提高村莊的紅色文化知名度,推動高潮村高質量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