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是全省唯一的所有縣(市、區)都是革命老根據地的地級市。無數革命先烈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戰斗足跡,締造了偉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偉大的精神力量,是一個時代的旗幟,更是發展前進的不竭動力。今日起,本報推出“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系列談”,旨在推動全市上下正在開展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踐行活動,讓紅色精神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匯聚起“麗水之干”的磅礴偉力。
北風呼嘯,寒夜凄冷。1927年1月,唐公憲、謝云巢等在遂昌大柘泉湖寺縣立第二小學,冒著生命危險組建了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在麗水大地播下了第一顆革命火種。從此,革命之火迅速燃遍了整個浙西南。
把時光的指針撥回烽火硝煙的1935年,為策應紅軍主力長征,僅500余人的紅軍挺進師,受命于危難之際,在粟裕和劉英的帶領下,在麗水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慶元齋郎村、 遂昌姚嶺村、 松陽小吉村……他們穿行于麗水深山密林之中,天當房,地當床,野菜當干糧,與數十倍于己的敵人進行著殊死頑強的戰斗。其間雖多次陷入絕境,但是革命戰士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不屈不撓,在孤軍無援的情況下堅持三年的游擊戰,歷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百煉成鋼。
處州大地的山山水水和一個個革命遺址,見證了浙西南革命的戰斗足跡,承載著不朽的革命精神。22歲的季步高在獄中受盡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始終保持了共產黨員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31歲的蔡鴻猷被捕入獄后在臨刑前寫下了絕筆詩,“赤血染黃花,磷光照萬家”,表達矢志獻身于人民事業的偉大胸懷;中共浙西南特委書記黃富武被捕后,敵人設宴勸降,但他嚴詞痛斥,抱定獻身革命之決心,堅貞不屈,昂首就義……為了光明,他們走向黑暗;為了生存,他們走向犧牲。
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撐著他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浴血奮戰、不斷前進?又是怎樣的力量支撐著他們在面臨生與死的考驗時,毫不畏懼地作出選擇?
“不管形勢怎樣險惡,鼓舞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始終是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的堅強信念,相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總要勝利的,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堅定的信仰、牢固的信念,這是粟裕的回答,也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底色。
有什么樣的信仰,就有什么樣的選擇。艱難能夠摧垮人的身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共產黨人的革命信仰。不管環境多么險惡,道路多么曲折,浙西南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始終堅定革命必勝的信念,百折不撓、前赴后繼、英勇奮斗,使浙西南革命紅旗23年不倒。
92年過去了,革命先輩曾經浴血奮戰的處州大地,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火炬,依舊跨越時空在我們心頭熊熊燃燒。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大時代價值在于昭示我們: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只有信念堅定,才能激發干事創業的強大力量。今天,在決勝全面小康、全面邁上高質量綠色發展新征程中,理想信念更是我們砥礪奮進的強大動力。惟有傳承為了信仰一往無前、矢志不渝的紅色基因,才能提振奮發向上、開拓進取的精氣神,才能凝聚起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麗水力量,在麗水這片紅色的熱土上譜寫新時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