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精神源于革命歷史、源于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質。遂昌是浙江黨組織較早的誕生地之一,唐公憲、謝云巢,粟裕、劉英等許多革命家和英烈在遂昌留下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足跡。特殊的歷史地位賦予遂昌重要的使命擔當,我們必須當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先行者、排頭兵、模范生。 一要向唐公憲等革命先烈學習,始終牢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矢志奮斗”的革命精神。 在浙江現代革命史上,唐公憲是一位影響頗廣的風云人物。他是學生運動的一方領袖,1920年參與組織了震驚全國的“浙一師學潮”;他是農民運動的杰出先驅,1921年在蕭山參與組織了衙前農民運動;他是黨團建設的有力推手,1923年成為浙江省最早的五名共產黨員之一,是紹興、溫州、麗水等地中共組織的創始人。1926年12月,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遂昌籍中共黨員唐公憲,奉命返回遂昌創建黨組織。在白色恐怖烏云籠罩下,1927年唐公憲和謝云巢在大柘泉湖寺創建了中共遂昌支部。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浙西南播下的第一顆火種。正是由于組織建設的基礎,使得遂昌黨組織在國民黨的殘酷鎮壓下“三起三落”,最后為挺進師在浙西南斗爭打下了良好基礎。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唐公憲與毛澤東、陳獨秀等197人同遭通緝,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嚴守黨的秘密,后因病早逝。以唐公憲為代表的早期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是“浙西南革命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學習。 二要向粟裕和劉英等老一輩革命家學習,始終牢記“堅定信念、不畏艱險、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 在北上抗日先遣隊遭遇國民黨重創,僅先頭部隊突圍之際,粟裕、劉英等538人組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孤軍深入浙江開展游擊戰爭。1935年4月,挺進師采取“集中以打擊敵人,分兵以發動群眾”的方式,摧毀打擊了國民黨區鄉基層政權,開辟了浙西南游擊根據地。1935年7月,粟裕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轉戰遂昌王村口,以王村口為中心建立浙西南游擊根據地。面對革命形勢迅猛發展,國民黨當局調大軍入浙對付挺進師,雖然挺進師進行了英勇斗爭,但終因力量懸殊,根據地暫時喪失,指戰員大部犧牲。在挺進浙西南的這三年中,挺進師從500多人的隊伍,反復擴充又遭到了重大損失,再擴充又遭到重大損失,但成功吸引國民黨七萬大軍,牽制敵人長達8個月,從戰略上策應了主力紅軍長征,支援了鄰近游擊區斗爭。在與敵人開展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師長粟裕和政委劉英精神支柱始終不動搖,這就是“堅定信念、不畏艱險、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 三要高舉“浙西南革命精神”旗幟,勇當高質量綠色發展“挺進師”,為奮力奔跑“兩山”發展新時代注魂賦能立根。 面向新時代,深入研究挖掘提煉“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大力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有助于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堅定共同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有助于激勵廣大干部群眾把革命精神力量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遂昌奮斗”落實“麗水之干”擔綱“麗水之贊”。要大力實施紅色文化大發掘、大保護、大利用工程,深入挖掘研究遂昌黨史、革命史,參與提煉“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核心詞,宣傳擴大“浙西南革命精神”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領力。要大力組織開展一系列“浙西南革命精神”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引導全縣黨員干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矢志奮斗,扎牢紅色文化根基,全面提升新時代黨建工作水平。要大力強化紅色資源價值轉換,做好紅、綠、文、旅融合大文章,探索“紅綠”融合發展新機制,將革命精神融入到推動遂昌高質量綠色發展實踐中,實現GDP和GEP規??偭?、相互轉化效率“兩個較快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