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生水起才知天高云淡,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為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浙西南無數革命先輩進行了千辛萬苦和不屈不撓的斗爭。危難之際,他們不怕艱難困苦,不顧個人安危,支撐他們不斷前行的,是對歷史和人民的使命與擔當。
遂昌縣塘嶺頭村的傅以和祖輩都是農民,他從小山村考到了上海去讀書。用鄉紳傅弼的話來說,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博以和弄個一官半職不是問題,可謂前途無量。但是,傅以和卻卷起鋪蓋回家了。他以探親訪友為名,秘密宣傳革命,讓沉睡中的群眾覺醒;秘密發展組織,把意志堅強的貧苦群眾吸收到組織里,壯大武裝力量。經過一年多時間,就有200多人組成游擊隊,經常開展武裝斗爭。但由此,傅以和也暴露了自己。傅以和放棄了在一般人看來安穩有前途的大城市生活,回到家鄉不辭辛苦、不顧安危進行組織工作,盡顯了擔當精神?!皣遗d亡,匹夫有責”,他把自己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了一起。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笨梢哉f,傅以和的擔當體現在責任和使命上。在傅以和等一批人的努力下,革命的星星之火越來越多,越來越旺,終至燎原。
縉云縣城群山環抱,好溪穿城而過。1930年5月,紅十三軍準備奪取縉云縣城,但必須跨過好溪上游的東門小石板橋和下游的鐵索吊橋。當紅軍主力部隊跨過石板橋正準備前往吊橋時,遭到敵人的機關槍火力封鎖。十多名紅軍神槍手舍生忘死、勇于擔當,自告奮勇沖上吊橋。他們手持短槍,匍匐前進,面對雨點般的子彈,絕不退縮,最終擊斃敵機槍手,率領大部隊過河,成功把紅旗插上了縉云縣城。這十多位紅軍神槍手,明知道自己在率先沖上吊橋的那一刻可能就是死亡,但為了革命事業,他們顧全大局,舍己為人,面對艱難險阻卻知難而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紅軍戰士在三巖寺遭到敵人突襲,一名紅軍戰士舍身抱住正欲射擊的敵人,滾落旁邊的懸崖,同歸于盡,以此震懾住敵人,讓其他紅軍突圍??梢哉f,這些革命先輩的擔當體現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知難而上中,他們在革命道路上,以大無畏的勇氣一往無前,戰勝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引領著革命一步步走向成功。
若問何花開不敗,英雄擔當越千秋。雖然硝煙已經遠去,但革命先輩們的一個個故事還在流傳,而他們的擔當精神穿云破霧,一直到現在,成為了浙西南兒女的一筆巨大財富。
今天的麗水,正處在大有可為而且必須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肩負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兩山”理念為引領,推進高質量綠色發展新路的重大使命。廣大干部群眾要學習革命先輩的擔當精神,以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以不畏艱辛、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麗水之干”,奮力開辟我市發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