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kgy7i"><rp id="kgy7i"></rp></samp>
<object id="kgy7i"></object>
<td id="kgy7i"></td>

<td id="kgy7i"></td>

      <center id="kgy7i"><xmp id="kgy7i">

    1. <optgroup id="kgy7i"></optgroup>

      <button id="kgy7i"><u id="kgy7i"></u></button>

          首頁 《麗水日報》
          ◎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19 > 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大學習大討論  正文

          明月清輝照四方——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系列談④

          麗水網 - 來源: 麗水網-麗水日報   發布時間:2019-04-25 08:49
          編輯:馬麗飛 | 責任編輯:葉捷

            革命戰爭年代,條件異常艱苦,那時的浙西南地區,烽煙四起,民不聊生,革命戰士缺衣少食是常態。在艱苦的環境下,我們的革命戰士艱苦樸素、克己奉公、廉潔自律,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擁護,留下了許多感人的廉潔佳話。

            在國民黨的嚴密封鎖下,中共閩浙邊臨時委員會機關一度被迫轉移到遂昌白馬山區。當時,正是莊稼青黃不接時,白馬山區的群眾忍饑挨餓,即便這樣,一位老婆婆還是咬咬牙把下一年的玉米種子拿出來給了部隊。當戰士把一碗玉米湯遞到遂昌特派員殷鐵飛手里時,殷鐵飛愣住了,因為這在當時簡直是山珍海味了,并且他馬上想到這個季節是沒有玉米的。了解真實情況后,殷鐵飛嚴厲地批評了戰士,責令他們把剩下的玉米種子還給老婆婆,并把煮掉的折算成錢也一并送過去。時歲艱難,革命戰士處處以百姓為先,絕不貪圖個人享受,折射出了他們心系百姓的博大胸懷和清廉質樸的廉潔風范。而這樣的故事,在浙西南的青山綠水間還有很多,至今仍被傳頌。紅十三軍成立時的政治部主任陳文杰,有一個響亮的外號,叫“赤腳大仙”。因為他無論是嚴寒酷暑,總是赤著腳趕路,腳踩沙礫,不可能不疼痛,三九寒冬,不可能不知冷,但他一直沒有改變這一習慣,因為他要把自己的鞋省給更需要的戰士和群眾。

            古人云,“行之以躬,不言而引”。革命先輩們事事率先垂范,時時以身作則,處處嚴于律己,用實際行動堅守著清廉的底線,上行下效,從而帶動整個隊伍養成了清正廉潔之風。

            1935年夏天的一個晚上,粟裕帶領著部隊去攻打宣平縣城,途經一個“蟠桃園”,正值桃子成熟。經過長時間急行軍的他們,又累又餓又渴,看著一個個香氣襲人的大紅桃子,都忍不住口水直流。但在桃園休息了一個晚上,他們硬是沒有摘走一個桃子,只是“望桃止渴”“枕桃入睡”,因為他們是“人民的軍隊”。要做到這一點真的不容易,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更何況還要行軍打仗。第二天,當桃園的主人看到滿地的腳印卻沒有少一個桃子時,感嘆天下居然有這樣廉潔自律的部隊。

            一心為民、清正廉潔的高尚品格,贏得了浙西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紅軍挺進師進駐浙西南不久,就從500多人發展到1000多人,獲得了革命斗爭的不竭動力,革命也從星星之火發展到燎原之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奇跡。

            時光飛掠而過,那些年如火如荼的革命硝煙已經遠去。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革命先烈們締造的偉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卻永不磨滅,反而閃爍著越來越耀眼的光芒。其中他們那清正廉潔的品格,更是如明月清輝,皎然灑遍處州四方。

           

          如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電話:0578-2127345),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欧美日韩操逼,欧美日韩大尺码免费专区,欧美日韩第二页,欧美日韩第一页,欧美日韩二区
          <samp id="kgy7i"><rp id="kgy7i"></rp></samp>
          <object id="kgy7i"></object>
          <td id="kgy7i"></td>

          <td id="kgy7i"></td>

              <center id="kgy7i"><xmp id="kgy7i">

            1. <optgroup id="kgy7i"></optgroup>

              <button id="kgy7i"><u id="kgy7i"></u></button>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