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紅軍挺進師走的是深山小路,渡的是河澗險灘,而今天全體麗水人面對的是轉型的“攻堅期”、改革的“深水區”。今天的麗水已然站在了大建設、大發展、大跨越的重要歷史關口,開展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動,其根本目的就是用浙西南革命精神這一最是麗水本土的精神,為“麗水之干”這一專屬麗水的具體行動注魂、賦能、立根。 通過大力弘揚和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如今,紅色精神深深植根麗水大地,紅色基因深深融入處州兒女的血脈。在前進的道路上,這股力量戰勝了越來越多的“艱難險阻”,越來越多的“不可能”成為可能。不斷以“麗水之干”的磅礴偉力,開辟出了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新境界。 干出擔當新面貌 要問這一年,麗水最大的變化是什么?答案一定是黨員干部的精氣神煥然一新。 面對新時代、新征程,麗水黨員干部一刻也不敢懈怠,他們從浙西南革命精神中汲取精神養料,無不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付出,踐行著“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勇氣擔當。 這份勇氣擔當體現于,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氣質,一種永不懈怠的自我革新。 牢固樹立“兩山”理念,以浙西南革命精神為動力,引導黨員干部滿懷豪情、務實奮進,勇立全市高質量綠色發展潮頭。青田縣以項目攻堅作為弘揚革命精神、錘煉干部作風的主戰場,嚴格落實“一線巡查、現場辦公”等制度,掛圖作戰、倒排時間,集中力量攻堅破難。1—4月,累計完成投資4.2億元,19個市級重點項目均符合時序進度,3個項目超時序推進。 在慶元,這里的黨員干部高舉精神旗幟,以落實“慶元七條制度規矩”去對標,形成以干得助、大抓落實的工作局面。他們大力倡導浙西南革命精神“慶元精神”中蘊含的精誠團結,縣領導不分一線、二線,鄉鎮(街道)、部門干工作不分重點非重點,建立“5+5”指揮體系,抽調300余名干部集團作戰、集中攻堅。 他們深入開展“351服務行動”,以100個“兵團”,開展“五下基層”服務1000余件實事。 在遂昌,通過大力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圍繞“生態工業、全域旅游、精美城鄉”,遂昌堅持以實干實效為導向,著力推動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堅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領導干部帶頭擔當作為。由此,衍生出了切實有效的“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以及獨樹一幟的“百名局長幫百企”的遂昌現象。 干出亮眼新業績 大力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必須致力發展。這一年,紅色資源價值加速轉化。通過加快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探索紅色文化資源向高質量綠色發展的精神動能和產業發展動能轉換、轉化路徑,謀求紅色資源和綠色發展、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深度融合和價值實現,能有效增強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內涵和外延,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在蓮都,圍繞高質量綠色發展要求,以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創建、浙江(麗水)綠色發展綜合改革創新區和全省大花園最美核心區建設為契機,依托紅色資源,正在編制《蓮都區浙西南革命精神傳承和紅色資源價值轉化報告》,梳理出紅色項目13個,計劃總投資34.3億元。 在龍泉,依托革命老區紅色資源和綠色生態優勢,以融合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推動“紅綠”深度融合發展,以“麗水之干”推動龍泉高質量綠色發展賦能。根據龍泉紅色資源特點和區域分布情況,龍泉全市域統籌規劃布局,聚力打造“紅色旅游示范區”“經典文創聚落區”“美麗經濟先行區”。在此基礎上,龍泉建立革命精神傳承及紅色資源價值轉化項目庫,涵蓋紅色產業培育壯大等五大類31個重大項目,計劃總投資62億元。 干字當頭,麗水黨員干部深知,唯有發展才能破解制約麗水發展的“瓶頸”,進而以發展之力蓄積突破之勢。 景寧雁溪鄉是典型的偏遠鄉鎮,這里村莊空心化嚴重,很多土地也撂了荒。面對當前發展瓶頸,雁溪鄉黨員干部積極引入客商,組織大規模土地流轉,發展規?;a業種植,讓沉睡多年的土地重新煥發出生機?!扒笫峭M,給我們指明了‘怎么去干’的路徑,上下求索,只管奮斗,無問西東?!毖阆l鄉長熊煥說,雁溪的地理區位和資源稟賦都處于劣勢,但“求是挺進”的精神屬性驅使著雁溪依托現有條件,不斷深挖自身資源稟賦和文化特色,克服一切阻礙和困難補齊產業短板,將劣勢轉化為優勢。 干出群眾好口碑 從城市到鄉村,從街道到企業,從老人到孩童,麗水干部的奮斗精神,彰顯著對人民群眾謀福祉的深沉關愛,點點滴滴,情真意切。 這一年,干部爭當“店小二”已在全遂昌形成共識,帶頭服務企業、服務項目,一站式審批、跟蹤式聯系、保姆式服務……遂昌上下人人爭當“店小二”,沉下身子精準服務,以干部服務的“加法”做起了項目引進的“乘法”,一大批“大好高精”項目紛紛落戶遂昌。 “‘最多跑一次’跑出了效率,更跑出了生產力,我們在遂昌投資創業更有信心了?!碧崞鹚觳白疃嗯芤淮巍备母锝o企業帶來的便利,浙江俊企不銹鋼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建敏贊不絕口。 除了精準的服務,麗水的黨員干部明白,只有通過巧干實干苦干地去發展一個產業,才能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讓人民群眾更具幸福感。 云和縣石塘鎮小順村,是紅色精神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生動實踐。在全市上下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當下,這里的干部帶頭干,先做先行,通過挖掘和整理抗戰文化,發展紅色旅游。今年“五一”小長假,小順村每日接待團體游客35批,共接待游客4.2萬人次,紅色食堂日均營業額突破1.5萬元,其中集體經濟收入3.2萬元?!案兄x小順村的黨員干部,讓村里原本走下坡的民宿農家樂也跟著紅色教育、紅色培訓紅火了起來?,F在,我們對小順的發展信心越來越足了?!毙№槾宕迕駝ⅧP仙說。 紅色精神是縉云大源鎮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當地開展系列工作的致勝法寶。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由黨員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形成黨員參與、群眾響應的共建氛圍。原本破舊的老市場變成了“百壽園”,鎮干部在巡查時候,幾位在百壽園休憩的年邁老人對他們說:“小伙子,你們把這里改造得這么好,我們不打扮打扮都不好意思出來了?!保▉碓矗蝴愃W-麗水日報 記者 劉淑芳 劉斌 葉禮標 陳雅雯 吳麗萍 葉煒婷 通訊員 孫麗雅 吳衛萍 洪凱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