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龍泉這片革命熱土上,創建了縣級蘇維埃政權,進行了地方紅色政權建設極其寶貴的探索實踐,使陷于苦難深淵的浙西南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重溫這段歷史,我們可以從中不斷得到教益、受到啟迪、獲得力量。
挺進師在龍泉建設地方紅色政權的革命實踐
龍泉市住龍鎮位于龍泉西北邊陲,地處浙閩兩省龍泉、遂昌、浦城三縣(市)交界處,從1935年至1942年,住龍鎮先后成為中共龍浦縣委、中共龍遂縣委、中共浙西南特委、中共處屬特委的駐地。革命戰爭年代,住溪蘇維埃政府(龍浦縣蘇維埃政府),是挺進師在浙西南建立的較早的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
1935年1月底,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被敵軍圍困于江西懷玉山區,主力大部壯烈犧牲,僅幾百位先頭突圍部隊將士突破敵人的封鎖線。根據長征途中中共中央的批示電,要求以抗日先遣隊懷玉山突圍部隊為基礎,迅速組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全師500余人。任命粟裕為師長、劉英為師政治委員,進入浙江境內,開展長期、廣泛的游擊戰爭。經過分析,挺進師確定以仙霞嶺山脈中段的浙西南地區作為進入浙江建立游擊根據地的第一個目標,部隊經由閩北轉入浙西南。
1935年3月25日,挺進師進入浙江境內,在龍泉縣寶溪鄉溪頭村打響了挺進師入浙第一仗,揭開了紅軍挺進師入浙創建游擊根據地的序幕。1935年6月,挺進師政委會松陽小吉會議作出“深入發動群眾,建立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的決定。1935年8月,浙西南特委決定派第三縱隊政委方志富(化名張云龍)接任龍浦縣委書記。方志富到任后,來到龍浦縣委駐地龍泉縣住龍鄉住溪村,著手籌備建立縣級蘇維埃政府。他帶領縣委干部深入龍浦邊區鄉村做群眾思想工作,發動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斗爭,并選拔縣、鄉、村各級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人選,浙西南人民革命熱情高漲,召開縣級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的條件逐漸具備。
1935年8月20日,龍浦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在龍泉縣住龍鄉住溪村召開,參加大會的有龍浦邊區6個鄉30多個村的代表200多名。龍浦縣蘇維埃政府成立的喜訊,很快傳遍了根據地各個鄉村,在黨和紅軍的領導支持以及黨員和革命積極分子的努力工作,勞苦大眾群情激昂,各鄉各村的蘇維埃政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龍泉范圍內就建立了30多個鄉、村蘇維埃政府。
在縣、鄉、村各級黨和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一場以“查田、插標、分青苗”為內容的土地革命在龍浦邊境30多個村莊如暴風驟雨般迅速展開。革命根據地貧苦缺地農民普遍獲得了土地,勞苦人民揚眉吐氣,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根據地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朝氣蓬勃的新景象。同時,在斗爭實踐中,群眾的革命才干也得到了提高和鍛煉,涌現出一批群眾斗爭的骨干和領頭人。
龍浦縣蘇維埃政府的成立,是浙西南根據地創建過程中一個標志性的歷史事件。它的成立標志浙西南的革命群眾已經充分動員起來,根據地從創建階段轉向發展和鞏固階段。
挺進師在龍泉建設地方紅色政權的當代啟示
艱苦奮斗,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1935年,500余名工農紅軍挺進師將士臨危受命,面對極端惡劣的斗爭環境,進行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斗爭,充分發動群眾,點燃浙西南革命斗爭的星星之火。龍浦縣蘇維埃政府是根據地人民選舉領導人、自己當家做主的縣級蘇維埃政權,會后,龍浦邊區各鄉、村蘇維埃政權紛紛建立。仙霞嶺的革命霞光,照得浙西南一片火紅,縱橫100多公里的紅色游擊根據地逐漸在浙西南大地出現,形成了全國革命低潮時候的局部高潮。1935年9月,國民黨反動派集中優勢兵力對浙西南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梳篦式“清剿”,龍泉西北部村莊大多慘遭踐踏,新建立的蘇維埃政權遭受摧殘。紅軍以少量的兵力,殲滅了敵人部分有生力量,牽制了敵人幾十個團的兵力,策應了紅軍主力部隊的長征,并掩護了挺進師主力南下浙閩邊際開辟新的根據地的目標。面對強敵,挺進師的戰士們九死一生、百折不撓,因著對使命的無限忠誠和堅定的理想念,以及當地百姓的舍命支持,他們在龍泉、浦城、遂昌邊界山區堅持了下來。
龍泉地方紅色政權的建設,大大促進了浙西南根據地的發展與鞏固,盡管后來幾經挫折,但革命的火種一直在龍泉燃燒,革命先烈們一任接著一任干,真正做到了前赴后繼、薪火相傳,其信念、意志、決心彰顯了共產黨人對使命的無限忠誠、對理想信念無比堅定的政治品格。
密切聯系群眾,竭盡全力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在浙西南的革命戰爭中,蘇維埃紅色政權真正是廣大民眾的政權,政府領導班子組成人員由大會通過選舉產生,黨和紅軍以蘇維埃政權建立為核心,注意工作方法,充分發動群眾、密切聯系群眾,黨員干部的民主作風促進了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廣大根據地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政權建設與根據地建設上來,蘇維埃政權成為“聯系群眾最好的組織形式”。浙西南縣、村、鄉蘇維埃政府領導勞苦百姓開展土地革命,讓老百姓有飯吃,解決民生關鍵問題,讓人民群眾看到了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第一次反“清剿”失敗后,少數幸存紅軍向深山老林轉移,住龍鎮井惠村的農民葉張寶等人堅持秘密送糧上山,被敵人發現后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最后壯烈犧牲。浙西南人民義無反顧跟黨走,傾其所有支援革命事業,為紅軍發展壯大、紅色政權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是得民心者的勝利。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是我們黨取得一切勝利的根本保障。作為黨員干部,要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斷邁進。
凝聚奮進偉力,堅持和維護黨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是在斗爭中形成的,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引領國家前進方向、艱苦奮斗植根人民,帶領人民走上幸福生活,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跨越的基礎上形成的。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挺進師將士們與浙西南人民團結一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奮力前行,建立龍浦縣蘇維埃政府,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據地,像一盞明燈沖破了漫漫長夜的黑暗,給苦難中的人民帶來希望和光明,這種對新生活的渴望、對共產黨和紅軍的信任,凝聚成強大的奮進偉力。
在革命戰爭時期,黨是紅色政權建設的領導者,也是革命政權組成的核心力量。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黨是我們夯實執政基礎、推進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的堅強領導者。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是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廣大的黨員干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勇于擔當作為,以求真務實作風堅決把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來源:麗水日報 作者 范思紅(作者單位:龍泉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