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時節,位于大山深處的松陽縣楓坪鄉高亭村“高亭戰斗烈士紀念碑”前,再次迎來了諸暨、江山等地的烈士后代敬獻花圈。 紀念碑前記錄著15位烈士的簡介,他們當中最年輕、距離最遠的是來自河南盧氏縣的范鎮,犧牲時年僅16歲。 早于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駐楓坪鄉,1930年,這里的進步青年陳鳳生、陳丹山以及盧子敬,就以“青幫”為名,組織了農軍“打土豪、分田地”,五年后,紅軍轉戰至此還受到他們三次熱烈的歡迎?!扒鄮汀敝鲃雍俺鲋两袢粤鱾魃鯊V的“青紅一句話,永遠不分家”的口號。不少“青幫”骨干隨后紛紛加入中國共產黨,并組建了游擊隊、農民協會等先進組織。 安岱后村最高峰時參加紅軍、各類先進組織的占到全村人口的90%以上,迅速幫助紅軍“站穩腳跟”,這里也被稱譽為“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據點”。紅軍和游擊隊從最開始的500多人,一度發展到2000多人,在這里,紅軍和老百姓白天一起勞動,晚上組織大家掃盲,開設政策講解班,共產黨的進步思想得到了大家的歡迎。 在安岱后村,紅軍喊出了“平等自由”的口號,主張“人人有田種、人人有飯吃”,這些都得到了貧苦大眾的積極擁護,大部分村民,都參加了紅軍。其中,老紅軍陳德昊的兒子陳吳福,如今還在村里當起了紅色義務講解員。講解的內容以當年父親講述的故事為主,再結合報紙、電視新聞的最新政策,從2017年起,他每年都要接待近70批次的參觀者,今年預計會達到上百次。 村里挺進師舊址里,如今靜靜躺著一封裝裱好的、粟裕將軍給村民的回信,信是1981年元旦從北京寄出的,將軍說老鄉們寄出的筍干已經收到,隨信寄來的還有將軍送的一筒糖果,他還勉勵村民們在農業戰線上取得新的成績?!澳峭蔡枪页缘竭^,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标悈歉Uf,共產黨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能夠密切聯系群眾、真正關心群眾,80多年前譜寫的“魚水情深”有了更美好的續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