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黨團員“尋訪紅色足跡 傳承革命精神”尋訪活動 
尋訪紅色足跡,聆聽紅色故事,在革命先輩身上汲取奮斗向前的精神動力。日前,由共青團麗水市委、處州晚報等聯合舉辦的“尋訪紅色足跡,傳承革命精神”系列活動來到遂昌縣,20余名來自遂昌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青年團員和遂昌梭溪小學的少先隊員走進大柘鎮、金竹鎮等地,尋訪浙西南第一個中共支部舊址泉湖寺、中共遂昌縣委機關駐地舊址傅正友公祠、遂昌縣工農革命軍武裝暴動誓師大會舊址梭溪廟等,聽老黨員講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并以詩歌朗誦等方式緬懷革命先輩,傳承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 在這里,成立了浙西南第一個中共支部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遂昌縣大柘鎮泉湖寺,來自遂昌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青年團員面對鮮艷團旗,在當地老黨員朱宗鶴的見證下,重溫入團誓詞。 泉湖寺始建于清朝嘉慶年間,1927年,根據中共杭州地委的指示,遂昌籍中共黨員唐公憲、謝云巢在這里成立了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遂昌支部。時過境遷,2002年,泉湖寺修葺一新,聘請朱宗鶴擔任義務講解員。從那時起,每天早上,朱宗鶴都會在泉湖寺升起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這位現年86歲的老黨員以這樣的方式讓革命老區的精神薪火相傳。 “1927年1月的一個深夜,4名年輕人在這里莊嚴宣誓!”朱宗鶴向在場的青年團員講述當年的故事。上世紀20年代,泉湖寺是遂昌縣立第二高等小學的所在地,唐公憲和謝云巢曾在此就讀。1926年底,兩人又回到這里發展黨組織。經過一個月的考察,他們認為當時在學校任教的楊則時、陳實甫兩位老師思想進步,就把他們列為發展對象。 此時此刻,青年團員重溫入團誓詞,思緒仿佛回到了1927年1月的那個深夜,在陳實甫房間昏暗的燈光下,4個年輕人神情莊嚴、目光堅定,呼嘯的北風中,他們壓低聲音宣誓。在黑暗中誕生的中共遂昌支部,猶如浙西南寒冬中的第一顆星星,閃爍起燎原之火! 在這里,打響了浙西南武裝斗爭第一槍 結束完泉湖寺的活動,大家再次啟程,沿著蜿蜒的山路行駛40分鐘,到了金竹鎮塘嶺頭村。這里坐落著中共遂昌縣委機關駐地舊址——傅正友公祠。從公祠出來,繼續往南走2公里就來到田畈自然村梭溪廟,當年遂昌工農革命軍在這里誓師暴動,打響了中國共產黨在浙西南領導開展武裝斗爭的第一槍。 史料記載,1928年7月20日夜,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制定的以武裝力量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方針,中共遂昌縣委在傅正友公祠召開黨員骨干會議,商議武裝暴動事宜,不料被國民黨遂昌縣當局探悉。22日,縣委組織委員傅贈齡被捕,被押往縣城,縣委立即召集工農革命軍,開展武裝營救行動。 武裝營救獲勝后,中共遂昌縣委當機立斷,召集工農革命軍在梭溪廟誓師暴動。隨后,工農革命軍搗毀了內桃源區公所,并籌集軍糧軍餉,收繳地主武裝的槍支彈藥,準備攻打縣城。 在梭溪廟,大家看到當時工農革命軍的武器都非常簡陋,鳥槍、梭標、大刀,連把像樣的槍都沒有。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黨領導農民游擊隊克服重重困難發動了武裝暴動?!八觳脑缙谥泄步M織雖然十分弱小,但它的建立及其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了民眾,為以后的革命斗爭奠定了基礎,政治影響十分巨大?!痹诂F場,當地的黨史專家介紹說。 在這里,頌揚先烈傳承革命精神 風聲雨聲炮火聲,仿佛聲聲在耳。 中國共產黨在浙西南播下的第一顆革命火種,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燃起熊熊烈火。 沿著這紅色的足跡,讓我們銘記革命先輩不怕犧牲、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奮斗歷程。 …… 在當日的活動中,20余名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還開展了一場激情昂揚的詩詞朗誦,頌揚先烈的英勇事跡,傳承弘揚革命精神。 “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少先隊員江燦說:“尋訪紅色足跡,讓我重溫了當年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奮斗歷程!”他告訴記者,以前,他只是在書本上、電視里看到過這些東西。這次親身參與活動,聽朱爺爺講述紅色故事,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輩不懼艱難困苦、不怕犧牲、堅持斗爭的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青年團員徐俊同樣心情激蕩。他說,在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無數先烈投身革命熔爐,為爭取新中國的勝利而奮斗,譜寫了一首首愛國的贊歌。作為一名成長在紅旗下的新時代青年,他的夢想是長大成為一名軍人,以革命先烈為榜樣,用實際行動保家衛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力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