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58atu"><strong id="58atu"></strong></object><td id="58atu"><strike id="58atu"></strike></td>
      
      
      1. <table id="58atu"><ruby id="58atu"><b id="58atu"></b></ruby></table>

        1. <table id="58atu"><option id="58atu"></option></table>

            首頁 《麗水日報》
            ◎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19 > 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網絡大講堂 > 革命故事  正文

            浙西南革命精神·紅色記憶—【革命故事】④

            麗水網 - 來源: 慶元網   發布時間:2019-07-22 16:53
            編輯:莫曉鴻 | 責任編輯:胡蘊韻

              老宅“活門”

              官塘鄉白柘洋村位于慶元、景寧與福建壽寧三縣的交界處。這個三不管地帶,山高林密,匪患很多。舊時,為了躲避山匪的欺凌,每當蓋新房時,主人都會在屋后墻預留一逃生口,稱“活門”。這門與普通房屋的后門相比,要寬許多,可以一次容四人同時并排出入,利于逃生。平常,屋主會將此門以木板、石塊或磚頭遮擋隱蔽。當有山匪入戶搶劫時,家里的老人會先迎上去,假意高聲談話,熱情招呼,將他們擋在堂前,拖延時間,讓家中青年、婦女帶小孩得以迅速從“活門”逃出,躲到屋后山林子里避難。

              1933年初,中共閩東黨組織在此開展革命活動后,山匪少了,但國民黨白兵經常入戶搶糧抓人,大肆搜捕游擊隊員和共產黨員。1936年10月,敵人“圍剿”閩東根據地福壽地區,范式人率領短槍隊20多人撤至官塘一帶,在白柘洋后際頭的山上隱蔽40多天。葉藩夫婦、許威、陳慶重等人也都相繼隱蔽在白柘洋的山上數月。

              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白柘洋人民團結一心,想盡辦法,交替掩護,悄悄地進出于老宅的“活門”,為游擊隊傳遞情報,帶他們藏身隱蔽,給他們送醫送糧,巧妙地與敵人周旋,默默地為革命奉獻著自己的一切。

              如今,老宅的這些“活門”依然還在,有的徑直敞開著,有的已經用磚石砌上。它們默默靜立著,見證了那段風起云涌的革命歲月。

              出擊渭田、周墩

              1947年7月6日(農歷五月十八日),陳貴芳、張翼率領游擊隊40多人,加上崔上、仙莊等地農民共100多人,出擊松溪縣渭田區公所。

              他們埋伏在渭田村后門山八嶺橋頭。這天適逢渭田墟期,游擊隊挑選葉風順、池云寶、陳正初、張國榮、葉宗婢等8名精干人員,由張翼帶隊化裝進入墟市。他們中,有的裝扮成商人,有的扮成趕墟的農民,張翼裝扮成國民黨縣政府人員,帶隨從池云寶、吳貴昌兩人大搖大擺進入渭田區公所。

              門口站崗的兩個哨兵見來者有派頭,便立正敬禮,并立即向里報告,區署自衛隊隊副急忙出來接待。張翼得知區公所的武裝人員已經趕墟去了,暗示兩位“隨從”借故進入炮樓。池云寶、吳貴昌見40多支槍均掛在炮臺墻上,立即上去把槍收攏到一起,并向空中鳴發3槍,向埋伏在橋頭隊友發出行動信號。埋伏在橋頭的游擊隊員們立即點燃事先放在煤油桶里的鞭炮,發出酷似機槍開火的“噼啪、噼啪”聲。張翼聞聲迅速拔出手槍對準隊副,很快制服了他。游擊隊員們趁機沖進渭田區公所,留守的敵兵四處逃命。

              游擊隊出擊渭田取得勝利,接著打開國民黨縣政府和地主的糧倉,將部分糧食分給貧苦農民。同時沒收囤積居奇、為非作歹的奸商貨物,對買賣公道、公平交易的工商戶一律予以保護。此舉深受廣大群眾的贊許。

              游擊隊巧取渭田后,假借國民黨“剿匪”部隊的名義打電話給與渭田毗鄰的周墩鄉公所,佯稱有參謀長一行7人要到周墩鄉檢查“防務”。隨后,由葉風順帶領一個班化裝成國民黨兵,前往周墩。在路過溪東時,又找來一個保長帶路,直奔周墩鄉。

              此時鄉公所大廳里,已擺好酒宴。鄉隊附早已恭候在大門口接風。葉風順等人進入鄉公所后,表示要立即查看炮樓,責令鄉隊附帶路。游擊隊員登上炮臺后,一邊趕快收繳整齊地掛在墻上的15支步槍,一邊迅速拔槍對準鄉隊附,將其俘獲。一天里,游擊隊連取渭田、周墩,兩戰皆捷,全殲國民黨一個排又一個班,燒掉炮樓6座,繳獲長、短槍58支,在渭田、周墩等九個村破倉10余處,分糧5100擔,處決周墩鄉反動保長1名。

              打了渭田、周墩之后,游擊隊回到崔上。

              為擴大戰果,主力又出發連續攻打了松溪縣源尾鄉公所、建甌縣后山鄉公所、政和縣湖屯鄉公所、壽寧縣平溪鄉公所。

              吳顯文烈士

              吳顯文(1906.3-1937.11),又名吳榮,慶元縣賢良鎮新村村人。1922年,畢業于景寧縣高等小學,后隨父經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蘇區江西黎川開設香菇行,在那里有幸閱讀了大量革命書籍,接觸了革命進步人士,思想上傾向革命。

              1934年,吳顯文投奔革命,加入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轉戰閩浙邊。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他接受閩東特委派遣,到中共壽(寧)景(寧)慶(元)縣委,協助縣委書記范振輝、游擊隊長葉潘做大刀會的統戰工作,使一度被反動政府利誘的“法兵”覺醒、明辨是非,紛紛站到革命這邊來。因此,吳顯文深得閩東特委葉飛、阮英平、范式人等領導的欣賞與信任。

              1937年11月,吳顯文受閩東特委派遣,以閩東抗日軍政委員會代表的身份,持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閩東抗日軍政委員會主席葉飛,副主席阮英平、范式人的信件,在警衛員齊其家、舉水村地下交通員吳其瑞(外號吳老四)護送下,進城與國民黨縣當局洽談合作抗日事宜。

              持續多天,縣當局避談聯合抗日之事。吳顯文見其缺乏誠意,和談未果,決定返回閩東向特委匯報。不料,他們途經嶺頭南峰寺時,竟被反動民團抓捕。

              吳顯文意識到危險時刻臨近,知道自己和齊其家的身份已經暴露,而吳其瑞是舉水當地人,未曾與縣當局接觸,尚未暴露身份。為了保護吳其瑞,他指著吳其瑞對民團說:“他是被我雇來帶路的,那些事與他無關”。在其協助下,吳其瑞被釋放回家。而吳顯文和齊其家同時被秘密殺害。

              1957年12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吳顯文為革命烈士。1998年10月,慶元縣委、縣政府在新村村為吳顯文烈士立碑。

              中共松(溪)浦(城)龍(泉)慶(元)工委建立

              1948年底至1949年初,隨著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基本結束,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根據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發展形勢,中共閩浙贛省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閩浙贛游擊縱隊,抽調閩浙邊地委書記陳貴芳任游擊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2月初,省委常委王一平到閩浙邊地委宣布省委決定,成立中共松

              松(溪)浦(城)龍(泉)慶(元)和政(和)壽(寧)(建)甌兩個工委。松浦龍慶工委由張翼任書記,葉風順、程宗波、張國榮為委員。政壽甌工委由池云寶任書記,陳正初、章志廉、鄭樟仔、林宜昌為委員。根據省委意見,松浦龍慶工委及其游擊隊的主要任務是:向龍浦公路推進,掃清公路沿線殘敵,接應解放軍南下。2月底,張翼從省委返回閩浙邊地委駐地,及時向干部傳達省委《爭取閩浙贛人民解放與我們緊急任務的指示》《陳貴芳同志傳達閩浙贛省委指示信》。指示信中特地提出“希望你們首先配合起來,舉行一次較大的行動,如奪取慶元的機關槍目標(即國民黨慶元石龍山軍火倉庫)是很好的對象,既能壯大自己的武裝力量,又能給敵人沉重的打擊”。地委根據斗爭實際提出新的工作任務:一是擴黨練干;二是政治進攻;三是明確斗爭目標,創造條件,待機打擊敵人。即切實抓好“擴黨練干,發動群眾,瓦解敵人”三件大事,以配合解放軍順利南下,解放閩浙邊地區。

              松浦龍慶工委機關和游擊隊在張翼、葉風順率領下,從政和向慶元、龍泉、浦城推進,一路上接連打擊蒲潭國民黨淤上區署、桃關鄉公所和白嶺頭、崔上等沿途的反動勢力。為了奪取國民黨慶元石龍山軍火倉庫武器,松浦龍慶工委派出人員前去偵察。終因石龍山軍火庫地勢險要,防守嚴密,無法接近查看,游擊隊缺乏攻堅武器,又無智取條件,只好放棄襲取石龍山軍火倉庫計劃。

              1949年3月,國民黨福建保安四團與地方自衛隊集結一起,以政和縣寶巖地區為目標,對中共政壽甌工委及其游擊隊發動軍事進攻。為了援助中共政壽甌工委及其游擊隊,中共松浦龍慶工委派出部分游擊隊前往增援。在當地人民群眾支持下,游擊隊的反擊取得了勝利。

              4月,張翼、葉風順、程宗波率部繼續向龍浦公路挺進,沿途組織張貼標語,散發《勸降書》,勸告國民黨軍政人員認清形勢,起義投誠,不要繼續與人民為敵。

            來源:慶元網

             

            如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電話:0578-2127345),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