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蓮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趙加慧
從1936年6月“兩廣事變”爆發到同年12月“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浙南游擊戰爭的第二個發展時期。從客觀上說,“中央軍”調走了,敵情逐漸緩和,從主觀上說,是因為我們依據實際情況,適時地調整了政策,發揮了政策的威力。 我們把公開的武裝斗爭同隱蔽的群眾工作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前一階段,我和劉英同志就常分開活動,我帶大部隊公開打游擊,他帶少數便衣武裝人員做群眾工作,雙方緊密配合,工作比較順當。逐步地我們把這種活動方法提到斗爭策略的高度來對待,并使組織形式與之相適應。我們分別組成了“突擊隊”與“牽制隊”。所謂“突擊隊”,也就是武裝工作隊。它的主要任務不是打仗,而是帶領便衣隊、短槍隊堅持于基本地區,做發動群眾的工作,進行游擊根據地的建設。所謂“牽制隊”,就是游擊隊的主力部隊。它的主要任務是在廣大范圍內進行公開的武裝斗爭,牽制、吸引、打擊敵人,以掩護和保衛基本地區,并發展新的游擊區。劉英同志帶“突擊隊”與省委機關堅持浙南地區,我則帶“牽制隊”在廣泛的地域公開打游擊。 在我率領“牽制隊”單獨活動的過程中,考慮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了長期堅持敵后,形成比較鞏固的游擊區,并為主力部隊提供更多的“落腳點”和“跳板”,我們不僅要有相對穩定的較大塊游擊根據地,而且在較大塊的游擊根據地的周圍,還必須建立一些小塊的游擊根據地和若干的游擊基點;這些小塊的游擊根據地和游擊基點,有公開的,有秘密的;在你來我往,敵人勢力比較強大的地區,還應有“白皮紅心”式的兩面政權,使我們的整個游擊區形成幾種類型的結合?!巴粨絷牎钡墓ぷ髦饕谥行膮^,我便決定把建立游擊基點作為“牽制隊”的重要任務之一,一面打仗,一面建設。我們在一些重要地區,選擇條件比較好的村莊開始工作。幾個或十幾個有工作基礎的村莊連成一片,就是一個游擊基點,離開二三十里又建立一個游擊基點,這樣逐步向外發展?;c密集的,聯系起來便成了一個小小的游擊根據地。它的外圍,還有分散的游擊基點。這些游擊基點和小塊的游擊根據地,開始還是臨時性的,要經過斗爭的考驗和不斷加強工作才能得到鞏固和發展。 在游擊區內,這種小的游擊根據地和分散的游擊基點之所以能夠存在,除了有力的武裝活動外,主要靠政策的威力。這個時期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我們吸取浙西南斗爭的經驗和教訓,針對浙江商品經濟比較發達,地主兼工商業者多的特點,對政策作了若干調整,以抗日、反蔣為前提,擴大團結對象,縮小打擊目標。我們改變了打土豪的政策,把“沒收委員會”改為“征發委員會”,征收“抗日捐”。比方說,到一個地主家里,如果他家里的人跑了,我們就根據部隊的需要和他家負擔能力的大小,給他寫個條子,說明我們北上抗日,有了困難,需要他捐助多少擔米,多少衣服和多少錢。假定我們希望他捐助兩百元,便說明這次住在他的家里,吃了幾擔米,殺了幾條豬,合計該扣除50元錢,便要他再送150元錢到什么地方去。地主回來,看到紅軍沒有亂搞他的家產,是講道理的,全家商量商量,設法把那150元錢送到指定的地點。這樣,矛盾不激化。但也有的不送,我們就寫信警告他,規定在某天某時把錢送來,并且規定了接頭的辦法。如再不送,不僅罰款,后果由他負責。當然也有頑固的,以為我們奈何他不得,就是不肯送來,那我們就需要采取比較強硬的辦法對待。 如湯溪周村有個地主鄉長,我們通知他要送500元抗日捐來。根據調查,他是完全可以負擔的。但他不干。我們就警告他說:你拒不繳納抗日捐,現在要另罰500元,合計1000元,如限期不交,定要懲處。他聽了笑笑說:“想懲辦我,諒他們沒有這樣本事!”其實我們與群眾有密切的聯系,他的行蹤,我們了如指掌。這一天,他出了門,我們的偵察員馬上在半路上把他抓來了。他嚇得要死。我們還是向他交代政策,要他交款。這一下見效了,他一回去,很快便把捐款和罰款共1000元全數送來了。以后他還到處宣傳:“紅軍真厲害呀!……”這樣,周圍的一些地主在收到我們的條子后,大都及時認捐交款,不必動武。這就解決了部隊的經費開支。 我們很重視群眾的經濟利益,注意發展山區經濟。部隊活動的地區大多是林木茂密的山區。我們的政策是支持竹木和山貨出口,歡迎平原城鎮的殷實客商進山做買賣,使商品流通,山區經濟得到發展。這樣做雖然還不能滿足基本群眾的長遠利益,但對他們近期生活的改善是有利的,因而得到群眾的擁護,自覺幫助我們防奸防特,通風報信。這樣做,也爭取了一批資本家和工商業者。我們的一部分軍需用品,就是由他們供應的。 我們還很重視團結爭取知識分子的工作,向青年進行革命、抗日宣傳,把進步青年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并通過他們收集一些報紙和進步書刊。這些書報,是我們了解情況的一個重要來源。 在這小塊的游擊根據地里,政權是我們掌握的,但形式是秘密的。當然時間長了,也就成為公開的秘密了。 在敵我爭奪頻繁的邊緣地區,我們建立“白皮紅心”的兩面政權。這大體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爭取原來的保、甲長為我們做事;另一種是把我們的秘密黨員派進去當保、甲長。國民黨和群眾對立,不是那么了解情況,“白皮紅心”可以存在得住。我們有廣大群眾的支持,誰個好,誰個壞,我們是有數的。對那些經常作惡的保、甲長,我們就給以懲辦,懲辦了幾個,大批保、甲長就保持中立,真正壞的就孤立起來了。 我們所建立的小塊游擊根據地,可以舉宣(平)遂(昌)湯(溪)邊區為例子。 早在1935年5月至9月,當我們游擊于浙贛線中段以南地區的時候,便已進入宣遂湯地區,并在門陣、銀坑一帶回旋。這一帶地形甚好,以門陣為中心,坐南向北,背靠大嶺,面對金(華)湯(溪)平原,群峰守望,竹木蔥蘢,位置重要。它不僅處于三縣交界處,而且可以扼制三條交通線:其東有宣平至金華的公路,其西有麗水經遂昌至龍游的公路,北面有金華至衢州的鐵路和公路,且有小溪由南向北通向金華,是竹木放筏必經之道。我們在這里打土豪,發動群眾,開展工作,并在芝肚坑、龍蔥、周塢、黃塘井、小洋坑、紫坑、溪口等十多個村莊,發展黨員20余人,建立了黨的支部和遂湯區委。羅卓英“圍剿”時,我軍主力向浙南轉移了,由于該地區處在敵人包圍圈外,工作又隱蔽,未受到嚴重摧殘,門陣的群眾,還掩護了我們一個傷員養傷達數月之久。1936年秋冬,我們已經有了建立小塊游擊根據地的想法,就派人按新的精神去恢復工作。1936年底和1937年初,先后有兩支部隊進入該地區。春節前后,在紫坑成立了黨的宣遂湯工委,統一領導這一小塊游擊根據地的建設。由于執行了新的政策,經濟上有一定的發展。如被群眾稱為“小上?!钡闹行狞c門陣,商業繁榮,平原上的客商帶來大批布匹、醫藥等貨物,用來交換山區的特產,使金華也在實際上成了我們的“軍需補給基地”。那一帶不少保、甲長是替我們辦事的,區長、鄉長往往保持中立。他們明明也知道我們一些情況,但他們權衡利弊,不向國民黨當局報案,因為報了案,反而會受到其上司的責難和“進剿”軍隊的敲詐勒索,而且要受到我們的懲處,兩頭不討好。從敵人方面來說,由于先前進山騷擾的部隊遭到我們幾次打擊以后,也學“乖”了,小股的不敢再來,怕被我們消滅;大股的又上不來,因為道路艱險,給養困難,施展不開。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小小的但又確實比較穩定的后方。這個后方,在劉建緒的“圍剿”時期,發揮了頑強的戰斗力量,成為我們在浙贛線以南和浙西南地區堅持斗爭的重要基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