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蓮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趙加慧
這個時期,我們進行游擊戰的范圍相當廣泛,如從鼎平地區出發,經瑞安、青田、縉云、麗水到達浙西南。而在浙西南,又可以在龍泉、遂昌、湯溪、金華、宣平、松陽等浙贛線以南的一大片地區活動,東進可到永康、武義、東陽、仙居、天臺,南下可到云和、景寧、慶元、壽寧、松溪、政和等浙閩邊地區??傊?,戰場比較遼闊。我們常常把活動的重點放在對敵人威脅最大、對外界影響最大的浙贛線南側,有時甚至打到武義湯恩伯的家鄉,打到青田高市村陳誠的老家,而且逼近了蔣介石的老家奉化溪口。當然,到達這些地方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天臺山以東,敵情就更加嚴重一些。有一次,我們準備去打溪口,敵人發覺了,派了三個團來堵截,我們不得不暫時向天臺山以南轉移,打了一個下午,趕了七八十里夜路,才甩開敵人。第二天,我們才又回頭,繼續和敵人兜圈子。 由于我們有了若干公開的、半公開的、秘密的游擊基點為依托,部隊打了仗,疲勞了,一個晚上的急行軍便轉到了游擊基點。群眾是我們的,封鎖了消息,可以安安穩穩住下來,休整三五天,偵察好敵情,計劃好行動部署,再跳出去打擊敵人,開展工作。浙南基本區,是我們的大后方。有時我們也跳到那里去,在那里打擊進犯的敵人,或者作較長時間的休整。這樣,如魚得水,我們的活動比前一階段自如多了。 此時,浙南根據地的建設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前面已經提到開辟浙南游擊根據地是從1935年秋挺進師主力跳出包圍圈,進入浙閩邊,同閩東的同志會師后開始的。首先開辟了瑞平泰地區,接著閩東同志為了相互支持,利于機動,將原屬閩東特委的鼎平中心縣委(在福鼎、平陽、泰順邊界)劃歸浙南,使浙南游擊根據地的范圍擴大到浙閩邊境東段?!皟蓮V事變”發生后,我們利用敵情緩和之機,在牽制隊的掩護和策應下,首先集中力量打通了根據地內各縣、區之間的聯系,使各基本地區連成一片,然后又調集一批力量,發展新區,擴大根據地范圍,打通了溫州沿海的交通口岸。1936年8月,我們又與活動于平陽北港地區的一支革命力量會合,這支革命力量是由老共產黨員葉廷鵬同志為首組織起來的。原來他在與黨失去了聯系之后,仍然在那里聯絡群眾,堅持斗爭。當挺進師進入浙江,革命形勢有了發展時,他又進一步團結了何畏、吳毓、陳鐵軍、楊進、黃耕夫等一批革命青年,并與北港鳳翱鄉的群眾領袖鄭海嘯同志一起,在平陽北港和瑞平邊創建了一塊縱橫三十多里的秘密工作地區。他們主動要求閩浙臨時省委領導,這樣就使浙南游擊根據地的范圍,由平陽南港擴大到平陽北港一帶。1936年11月,我根據地的幅員由浙閩邊境東段向北擴展,一直擴大到飛云江中游的南北兩岸,包括瑞安、平陽、泰順、福鼎,以及青田、景寧、麗水、壽寧、霞浦、慶元、永嘉等縣的部分地區,縱橫五百余里。為加強黨政領導,全區成立了浙南和浙東南兩個特委,并先后成立了福鼎、平陽、泰順、桐霞、霞鼎太、鼎太、瑞青泰、永瑞青、慶景壽、麗云邊十個縣委和一個瑞平泰中心縣委,成立了浙南人民革命委員會。 在根據地內,普遍建立了黨、團基層組織和貧民團、工會、婦女會、少先隊等群眾組織,建立和發展了地方武裝和群眾武裝。一批地方干部在斗爭中迅速成長,如鄭丹甫、周欽民、林輝山等同志,后來各擔負起了一個縣的領導職務。這時的浙南游擊根據地,又如頭年夏秋的浙西南游擊根據地那樣了,“黨、政、軍、民、學、工、青、農、婦、兒”搞得十分紅火。 浙南游擊根據地建設的基本政策,仍是繼續貫徹土地革命的綱領,打土豪、分田地,開始是領導群眾開展抗租、抗債、抗捐、抗稅的“四抗”運動,進而發展到在一些中心區實行包括青苗在內的土地分配。此后,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逐漸高漲,適當地調整了對敵斗爭的政策和口號。如對國民黨的鄉、鎮、保長由鎮壓改為爭??;地方士紳和中等商人,中立的允許自由來去;把“窮人不打窮人”的口號改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把“歡迎白軍士兵殺死官長拖槍當紅軍”改為“歡迎白軍官兵槍口對外和紅軍共同抗日”,等等。同時還開展了爭取城市知識分子的工作。 活躍于浙東地區的游擊隊,出沒于甌江北岸的仙居、溫嶺、三門、天臺、東陽、永康、縉云、麗水之間的廣大地區,并以永縉邊的金竹絳、黃弄坑為活動中心,建立了黨的浙東特委,在特委的領導下,建立了幾個縣委,各縣委都有自己的武裝。其活動區域,主要是仙居、天臺、東陽、永康、縉云五縣交界的大盤山一帶。由于敵人感到威脅很大,視為“心腹大患”,特地成立了一個“大盤山綏靖專員公署”來對付我們??墒撬麄兿麥缥臆姷钠髨D始終未能得逞。開始,劉達云、張文碧、范連輝帶著部隊在這里堅持,以后,張文碧同志到了第二縱隊,劉建緒“圍剿”時,劉達云叛變了,浙東特委的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損失,但范連輝同志頑強機智,把散失的部隊集中起來,繼續堅持斗爭。 一度喪失的浙西南游擊根據地,這時又得到了恢復,重新組織了浙西南特委,重建了龍浦、龍遂、江浦三個縣委及其下屬的王村口、住龍等若干區委,在挺進師主力的掩護下恢復工作。他們接受了頭年遭受挫折的教訓,考慮到浙西南為敵人三省通道,勢所必爭,決定以秘密工作為主。這樣,表面上看起來不如過去轟轟烈烈,但工作更扎實了,干部和群眾更堅強了,對付敵人的“圍剿”也更有辦法了。 1936年底,挺進師再次由幾百人發展到一千五六百人,地方游擊隊和群眾武裝達數千人。我們的活動范圍擴大到了溫州、臺州、處州、金華、衢州、紹興地區所屬的三十幾個縣境。我們有了象浙南這樣的比較鞏固的大塊游擊根據地,還有了如宣遂湯邊區及青瑞邊的梅山、李山,飛云江邊的五云山等小塊的游擊根據地和大量的分散的游擊基點,做到了公開的秘密的互相支持,互相掩護。部隊打游擊的經驗也豐富起來了,可以分散發動群眾,也可集中打擊敵人,我們在浙江又打開了一個大發展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