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19 > 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 網絡大講堂 > 專家講堂 正文
|
 |
麗水學院教授劉京:遂昌對浙西南革命的貢獻不可替代
|
麗水網 -
來源:
遂昌新聞
發布時間:2019-03-06 10:29
|
〖編輯:莫曉鴻 | 責任編輯:胡蘊韻〗
|
 |

記者:劉老師您好,當前倡導大力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那在您看來什么是“浙西南革命精神”,它的特質是什么? 劉京:“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指發生在浙西南大地上以及浙西南的革命志士在其他地方從事革命活動所形成的,并且經過實踐檢驗的,能夠指導革命走向勝利的精神品質。我認為它的特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有堅定的信仰,革命志士正是懷著對革命的信仰,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活動。第二是對黨中央絕對的服從,不管出現什么情況,都要服從黨中央的安排,不管條件再怎么艱苦,都是按照中央的安排義無反顧地投入浙西南革命斗爭。第三是艱苦卓絕地從事開創性事業,畢竟在浙江這樣孤軍無援的情況下能夠堅持三年的游擊戰非常不容易,而且我覺得“挺進師”是善于創新戰法、敢于勝利的,特別是在毛澤東游擊思想的指導下,粟裕的指揮機動靈活,形成了獨特的游擊隊戰術,并在浙西南斗爭中發揚光大。最后我覺得紅軍挺進師在浙西南的成功離不開遂昌人民的支持。 記者:遂昌應該說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主要發源地,你如何評價遂昌在浙西南革命中的地位? 劉京:我認為遂昌的革命地位要從最早的唐公憲的革命活動開始說起。唐公憲1922年入團,第二年入黨,1921年9月他就成為了蕭山衙前運動,也就是中國共產黨組織的第一次農民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當時來到遂昌創建麗水市第一個黨支部。正是由于組織建設的基礎,使得遂昌黨組織在國民黨的殘酷鎮壓下三起三落,三次隱蔽到地下,三次重新組織崛起,最后組織遂昌北部的農軍參與了牛頭山暴動,為粟裕挺進浙西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然后在挺進浙西南的這三年當中,遂昌又成為挺進師主要的指揮中心、領導機構所在地和根據地。遂昌對浙西南革命的貢獻是其他地區無法替代的。 記者:在您看來為什么現在要大力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它有什么現實意義嗎? 劉京:我認為它對于塑造干部形象、重整干部信仰和精神動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從“挺進師”的情況來看,首先要有堅定的信仰,如果沒有信仰的支撐,不可能長期堅持艱苦的斗爭。其次就是服從,在革命過程中,尤其是艱苦條件下不能自以為是,而是要服從黨中央的安排?!巴M師”正是在信仰和服從這兩個信念下敢于犧牲,奉獻為民。當今時代干任何工作都離不開群眾,從“挺進師”和當地群眾,尤其是遂昌群眾的關系來看,是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們能夠在這里堅持三年斗爭,這與他們扎根群眾、廉潔自律是分不開的。從“挺進師”身上我們能總結出很多好的品質,這些品質也是當代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所以,“挺進師”的品格、意志、信仰、大局觀念、戰法創新、游擊方法靈活運用等方面對當今時代的工作都有全方位的啟示作用。
|
|
如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電話:0578-2127345),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
|
|
|